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知名学者 彭邦本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古老文明当中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这是非常具有世界和全人类意义的。中华文明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用已故著名学者、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的话讲,是多元一体的文明。多元一体的 "元",同时也可以理解成"来源"的"源",指构成这一伟大文明的诸多不同组成部分和来源,就是说我们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历来就是多区域,多族群,多源汇聚,多元一体的。我们"巴蜀文化"、"巴文化"就是这个多元复合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来源。在我们中国的各区域文化当中,"巴蜀文化"、"巴蜀文明"是最具特色者之一。这不是我的发明,是我们中国先秦史学会的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前所长,现任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先生亲口对我讲的,他认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有两处,一是"巴蜀文化",二是"湖湘文化"。 "巴蜀文化"既然如此富有特色,如此重要,自然就很值得我们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加以弘扬。尤其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全国都在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对"巴蜀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就具有了更为重要深刻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使之为我们所用,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巴蜀文化大致又由巴文化和蜀文化二者有机构成,巴中地区顾名思义,历史上就处于巴文化区域,与巴文化关系非常密切,深入研究和弘扬巴文化,可谓责无旁贷。
关于巴文化,我们还需从它的源头说起。巴文化或者说巴地的历史文化是非常古老的,最早系统的传世文献记载,首推《华阳国志》,这是一本非常著名的著作,是晋朝巴蜀地区大学者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讲得很清楚,说巴蜀地区的文明起源很早,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又称"巴国远世则黄帝之支封,在周则宗姬之戚亲"。换句话说,巴人不仅是我们中华人文初祖黄帝之后,而且其历史渊源比炎黄还要早。"人皇"是著名的"三皇"之一,见于我国极为古老的"三皇五帝"历史传说。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距今差不多有四、五千年,在他们之前还有一个传说当中的三皇时期。"三皇"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是指"天皇"、"地皇"、"人皇"。可见按照《华阳国志》的记载,我们巴蜀地区的文化史至少也有五、六千年。过去因为缺少考古资料的佐证,人们认为这个说法太悬了,缺少依据,说不清楚,因此好多学者都存而不论。现在看来,对常璩此说,我们不必字字较真死抠,关键是去发现它所反映的实质性历史信息--巴蜀文明或文化的起源非常古老。从这个意义上讲,常璩的说法就并非向壁虚造,而是有所依据的,因为相当一个时期以来的考古发现已经充分证明,巴蜀地区的历史,的确非常古老,其新石器时代的资料已经可以早到距今六七千年以上了。
在四川盆地东部,也就是巴文化集中分布的广大区域,已经发现新时期时代的考古学遗址遗迹有很多处。如果从整个四川盆地来看就更多了,在不少地方都已经找到了旧石器时代的遗址、遗物,其中最早的就是川东巫山县,现在已经划归给重庆了。在巫山发现了距今200多万年的早期人类化石,比它晚的就更多了。之后在距今几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巴蜀地区的文化遗址、遗迹和遗物,更是犹如繁星满天。如在川西岷江流域,就有五、六千年前的著名的茂县"营盘山文化",和距今四、五千年的成都平原宝墩文化。在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流域,已经发现的遗址年代更早,如在与巴中市邻接的广元市,考古工作者已经发现了距今六、七千年的中子铺遗址。在巴中地区则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巴中月亮岩、通江擂鼓寨、南江断渠和阳八台等遗址,这些遗址都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五千年左右。可见巴文化作为区域文化,巴中作为巴文化的一个区域,历史源头确实非常古老。
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作为"巴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巴文化当初发源于什么地方?这里需要首先讨论巴文化的创造者或主体--巴人的故里何在。对此学术界是有不同看法的。如有些学者指出川东泛称巴,古代民族部落凡住在巴的,中原都称之为巴。一些学者则认为,巴人最早是从湖北省西部的恩施地区清江流域起源的,因为当地有著名的巴人"廪君蛮"的传说。另有学者认为陕南汉水上游是巴人的发源地,因而早期巴人主要就活动于汉水上中游一带。还有人认为巴人起源地远在西北,是氐羌的一支后裔。上述观点各有所见,也各有所据。根据各方面的资料,我个人认为,巴人和巴文化应该是在大巴山及其周边地区率先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大巴山北面的汉水流域和大巴山及其以南以西的嘉陵江、渠江流域,是其最早的摇篮。从这个意义上讲,巴中地区正是处于摇篮的很关键的部位。换句话说,我们这一带是当之无愧的"巴文化"的发源地,特别是在嘉陵江流域中下游的渠江流域地区。
主办: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档案馆5楼 联系电话:0827-5281707 稿件投递邮箱:495009739@qq.com 蜀ICP备14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