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杨希锷
五十年,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杨希锷的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既探求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重视皴擦点染、线条书写,又讲究“意韵”,将客观物象充分主观化;既承继了中国画在法度上厚重苍茫的特质,又在规范下创造了视觉的美感和心灵的享受,他用自己深厚的艺术积淀注解了山水的美,阅读他的作品,总能让人悄然安心而又充满希望。杨希锷的画,有一种纯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亲切而自然。虽没有浓墨作铺垫,但却有一股浓厚的情绪在升腾;虽看不见大河在奔流,但却有一种激烈的情感在波动。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普通的人物,花都是普通的花,鸟都是普通的鸟。他笔下的动物,每一个都那么有人情味,那么平和,那么孤独,又那么宁静。
一幅画,体势完整有力,韵致隽永高雅,并且又能在“一点一拂”之间,焕发奇妙的笔墨技巧精神,自然才能具有“风彩飘然”的艺术感染力。这恰好可用来形容杨希锷先生绘画艺术给人的感受。他对人对事的那种“真诚”与“和善”相一致的就是他艺术的张力。
杨希锷的画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细节和情节,所以,他摈弃创作中那些假模假样的夸张和毫无根据的表演。深厚的中国画历史,有时也会成为难以超越的障碍,如何才能取法自然,得乎于心,杨希锷走了这样一条路——进入生活的底层和普通人物的内心。他一直关注普通人物的命运,关注生活中的大多数,这也是看他的画有一股亲切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要想画出普通人物的内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不是社会的中心,其行为、语言、相貌最容易被人忘记和忽略。因此,在描绘他们时,必须得抓住那些看似平常但却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比如他笔下的荷花总是出污泥而不染,已分明和他身后的荷塘融为了一个色彩;他笔下的鸟那回头的一望,望着迁徙过的地方,眼里分明已有了泪水;他笔下的鹰在低头的一刹那,分明是在准备飞向更高的去处。杨希锷赋予自己艺术作品的生命感,其实正是他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和提炼。
画梅是杨希锷进行中国画创作中一直不懈的探索。在他的画里,很注意留白,水分和墨色间留下来的白,是对画中人物情感、心灵、思想的思考,当属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颇有中国古代老庄之风。这种独立的美学价值,是他对画梅的一种尝试和努力。他的创作实践,来自对生活的感悟、阅历和思考,在国画的大氛围中寻找自己的田园。
在我们考察杨希锷人物画的时候,不能不说到他的山水花鸟画。因为在他开始人物画创作之前,他已经画了十几年的山水和花鸟画,应该说山水花鸟画对他的人物画创作有深刻影响,对此他一定有着复杂的情感回忆,沉淀下来的那部分,如今正成为作品中的内容,帮助他完成新的超越。
2014年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观其作品后称:“花鸟画有书卷气,笔墨方面不错,有一定艺术修养和功力。”
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徐里阅览书画作品精选集后评论道:“作品题材丰富,人文气息浓,基础较好,很多画画得不错。尤其是《康乃馨》这幅作品既有传统笔墨,又有现代构成形式,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中国书画收藏研究评论称:“从您简洁老辣的笔墨中不仅可以看到遒劲柔刚、随意狂写中生动气韵之笔墨,还能体会到精神飞跃之气所透出的浑厚大气和深广意境,实质是物质向精神飞跃之和谐美的体现,是中国画艺术笔墨之灵魂,更是中国画之精神风貌。”
北京人类主流人物研究院评论说:“其作品以凝练灵动的笔墨,描述出博大精深的内涵,凸现了对生活深入的观察和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把握,个性鲜明,神采飞扬,用笔简洁流畅,章法考究规范,深刻细致真切,意蕴深远隽永。”
上海《书与画》杂志刊载作品并点评:“《欢歌上云霄》此幅画面构图饱满,用笔酣劲,线条流畅,色泽艳丽,小鸟嬉戏,相映成趣,清新而有朝气。”
杨希锷是真正的画家。
■认识杨希锷
认识杨希锷,他的慈祥、和善、朴实,又幽默风趣总是感染着我。每每与他对话,我受益匪浅。
希锷先生从艺50余年,当过教师、记者、编辑、设计师。丰富的生活阅历,从小受到悠久的巴文化的熏陶,自幼便对书法、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着极高的天赋,常常拿着画笔经常出没于全国众多风景名胜临摹。青年时期杨希锷拜孙其峰、贾宝珉先生为师,擅画梅及作甲骨文书,杨希锷先生在中国画创作实践中始终坚持走民族绘画之路,他的山水画脱胎于传统,融北派之雄强,南宗之秀润,形成了浑朴苍健的独特画风,在两位师长的指导下,杨希锷艺术水平飞速长进。后又因机缘巧合,杨希锷受到刘大为、史国良、孙浩、任惠中等名家的指导,这些老师在人品、画风上都给了杨希锷很大的学养和影响,使他的艺术积淀不断丰厚。
在近年来的国内外大型书画展上,杨希锷的作品多次获奖并广受好评,包装设计作品曾获全国银奖,四川省金奖,西南一等奖。20多篇论文在全国部、省级报刊发表,3篇在台湾《印刷与设计》杂志刊载。
工余勤书画,擅画梅及作甲骨文书。在创作中师古不泥,勇于创新,所作梅花新颖质朴,清雅别致,极富诗意;其甲骨文书法古朴苍劲,独具特色,有较高的艺术品位,深受大众和国际友人青睐。百余幅书画作品见诸《中国新闻出版报》、《农民日报》、《四川日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香港书画艺术》、《美术大观》等报刊。在国内外书画大赛获金、银、铜奖数十件,并被埃及大使馆,深圳、银川美术馆和广州图书馆等海内外众多文博机构和收藏家珍藏。《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中国书画研究》、北京《艺术与财富》、江苏《书画艺术》、香港《艺术与收藏》等作专题报道。其传略和作品入编60余部书画专集和辞典。出版有《杨希锷书画作品选集》、《杨希锷书画暨收藏作品精选集》、《杨希锷专辑——中国邮政明信片》、《包装情愫》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画艺术家》、《国画家画廊》等多部合集。
画品如人品,杨希锷性格耿直淳朴,是一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他关注社会,并希望能“用自己的笔墨语言表现客观事物的辩证关系,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着这样的艺术原则杨希锷创作了很多具有社会意义的作品,同时积极参加市文联组织的各种公益文化活动,每年送文化下乡都有他忙碌的身影,特别是去年和今年两期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志愿活动——巴中美术培训班,他总是忙前忙后,任劳任怨地做着自己的事情,70岁的人了还像一个小伙子那样忙前忙后。除绘画外,杨希锷对民俗民间等传统文化深有研究,在书法领域也颇有成就,但是他却常常说自己所学的远远不够,不论多大年纪,不会停止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
70年的人生,50年从艺生涯,杨希锷的画里画外,总是显露出一种质朴和厚重,感受先生的艺术和人生,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更多地感受到他对艺术的执着和渴望。读他的画,品他的人,总是叫人心潮澎湃,难以平静,给人深思。
主办: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档案馆5楼 联系电话:0827-5281707 稿件投递邮箱:495009739@qq.com 蜀ICP备14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