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希锷,男, 1944年生于四川巴中,工艺美术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巴中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从艺50余年。当过教师、记者、编辑、设计师。包装设计作品曾获全国银奖,四川省金奖,西南一等奖。20多篇论文在全国部、省级报刊发表,3篇在台湾《印刷与设计》杂志刊载。在国内外书画大赛获金、银、铜奖数十件,并被埃及大使馆,深圳、银川美术馆和广州图书馆等海内外众多文博机构和收藏家珍藏。出版有《杨希锷书画作品选集》、《杨希锷书画暨收藏作品精选集》、《杨希锷专辑——中国邮政明信片》、《包装情愫》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画艺术家》、《国画家画廊》等多部合集。
翰墨丹青写人生
——杨希锷从艺50年风雨历程
周 东/文
■平民杨希锷
1944年10月杨希锷出生在巴州镇一个贫民家庭。祖父以修鞋、补鞋为生,父母亲经营小商。
杨希锷自幼天资聪慧,喜爱涂鸦,小学时代就曾画戏剧人物和临摹连环画闻名于城南小学(即今巴师附小)。
中学六年,杨希锷一直在巴中中学就读。初中阶段就显露出出色的绘画才能,班级墙报刊头、版式设计和书写均由他一人完成,多次被评为优等生、向雷锋学习标兵,多次受到学校表彰。
1963年刚出校门杨希锷就到城关民办中学代课,教初中语文、图画课,并任少先队辅导员。第二年被调到《巴中报》任记者、美术编辑,属县委宣传部直接领导。然而好景不长,在极左路线干扰下,1965年杨希锷再一次被命运捉弄,他离开了县委机关,来到了煤厂。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5年,整个青春都献给了煤矿。当年夏天,县委书记周永开到煤矿检查工作,在职工食堂墙壁上看到图文并茂的黑板报非常惊奇,连声赞叹道:“想不到这山沟里还有秀才!”当杨希锷参加完劳动从井下出来后,许多工人都直呼他“杨秀才”,一时间,杨秀才的美名传遍煤矿,至今煤矿的退休工人都还这样称呼他。
十年浩劫中,杨希锷甘当逍遥派,不介入任何派性斗争,潜心自学国画,临习《芥子园画谱》的纸厚达2尺,至今还保存着。为美化矿区环境,他绘制马恩列斯毛画像和临摹巨幅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悬挂在中心区域;为丰富工人业余文化生活,他教唱革命歌曲和样板戏选段,受到工人们称赞和尊敬。
杨希锷从参加县革委工宣队在巴中县化工厂搞“批林批孔”到鼎山公社参加整党运动;从参加县农业学大寨工作组在巴中羊凤公社、渔溪公社与贫下中农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到巴中县五七干校劳动锻炼,再到改革开放,他从未放弃对中国画的喜爱和孜孜以求的学习……1979年他被调回巴中印刷厂,从事包装装潢设计,走上了能发挥一技之长的专业之路。从此,杨希锷如鱼得水,他的美术梦做得更美了。
主办: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档案馆5楼 联系电话:0827-5281707 稿件投递邮箱:495009739@qq.com 蜀ICP备14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