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5日—27日,四川省视协“影视大讲堂”活动走进巴中市,了解巴中纪录片创作现状,并走访基层电视台,了解基层电视工作者的工作状态,为来自巴中市三县两区的一百五十多名电视工作者带去了内容扎实、形式丰富的专业课程。
活动中,省视协邀请两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视协副主席、纪录片专委会主任王海兵和省视协理事、四川广播电视台原编务总监陈小平,分别以《纪录片创作理念与经验分享》和《民生新闻的创新方向》为题,开展专题培训讲座。
陈小平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为年轻的同行们梳理了民生新闻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详细地讲解一个合格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和品质。他谈到,民生新闻是对最新的人民群众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及其相关心态的事实的报道。民生新闻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节目形态不断完善和创新,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日益提高。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和过硬的专业素养,更要具备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关心时事政治,找准“国计”与“民生”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王海兵则表示:“我今天讲课的内容是我从事纪录片创作三十多年来的思考、总结和体会,是任何一个书本上都找不到的真实体验。”王海兵首先提出了自己对纪录片的理解,并从选题策划、拍摄技巧和编辑制作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纪录片创作的过程。在谈到纪录片怎样发现好题材时,王海兵十分形象地指出:一是要借用“望眼镜”,同时关注大背景和小情景;二是要“爬楼梯”,多层级思考才能眼界开阔,立意高远;三是要做一只“章鱼”,多触角地感知世界、感知生活、感知周边。只有善于观察生活、关注细节,才能找准方向。
两场讲座历时7小时,虽然时间很长,但是学员却还希望两位老师能够“再多讲一点”。巴中市广播电视台《法制纪实》栏目孙磊在接受采访时说,陈小平老师集中梳理了新闻节目的基本理论,不仅对民生新闻节目有指导,也启发了法制、时政类节目工作者的工作思路。还有现场学员表示:“王老师的讲座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对于很多具体的镜头、画面和声音处理技巧都有详细讲解,对我们今后的创作工作非常有帮助。”
四川省视协副主席、巴中广播电视台台长李治平表示,能够请到两位“国字辈”的专家来巴中讲课,对于长期奋斗在一线的基层电视人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希望与会巴中电视人珍惜这次机会,不仅要从专家讲座中汲取营养,还要对照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加以完善。
主办: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档案馆5楼 联系电话:0827-5281707 稿件投递邮箱:495009739@qq.com 蜀ICP备14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