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巴中文艺网 >> 红楼梦 >> 评论 >> 正文

张庆善:《红楼茶事》序

2014年12月26日作者:张庆善 来源:巴中文艺网 浏览:11689次

  收到彭从凯先生的《红楼茶事》书稿,感到十分高兴。去年11月底我去巴中参加“巴中市红楼梦学会成立大会”的时候,见到从凯先生,他与我谈起计划写一本关于《红楼梦》与茶的书,记得当时还只是一个写作提纲。不想,不到一年的时间厚厚的一本《红楼茶事》就已经完稿,真是令人钦佩不已。

  2013年11月底,我平生第一次的巴中之行,令我大开眼界,收获颇丰。过去知道巴中,也仅仅限于这里地处川东北,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除此之外,所知不多。当孙伟科同志告诉我巴中市要成立红楼梦学会的消息,我感到很吃惊——那么遥远的川东北也有许多人搞《红楼梦》研究,还要成立红楼梦学会?当我到了巴中,我很是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到惭愧,巴中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用“地杰人灵”形容恰如其分。

  的确,巴中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巴中的山水之美令我感叹,光雾山、诺水河、恩阳古镇都非同寻常。而巴中人的“灵”更使我感叹不已。据说巴山秀才群在四川很是有影响的,到了巴中你会感到此言不虚,巴中有才华有本事的人比比皆是,向前的书法、阳云的散文、彭从凯的茶文化研究,都非常有成就,很了不起,他们都是令我感慨的“巴中能人”。

  在巴中,我见到了那么多喜欢《红楼梦》、研究《红楼梦》的朋友,当然这其中有“深红”,也有“浅红”,这是我到巴中来听到的最有趣的称呼。“深红”当然是指那些痴迷于《红楼梦》而又有一定研究的人,而“浅红”就不用说了。彭从凯先生自然是属于“深红”,他对《红楼梦》的喜爱,对《红楼梦》与茶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彭从凯先生喜欢写作和摄影,但他似乎对“茶”情有独钟,他著有《中国古代茶法概述》,洋洋洒洒50余万字,堪称国内研究中国古代“茶法”的重要著作,甚至被茶文化学者称之为“填补了茶法体系研究中的一处空白”,可见分量之重。正因为他在茶文化研究上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他的新作《红楼茶事》一书也就非同寻常,他的研究涉及到了《红楼梦》中的茶品、茶具、泡茶之水、茶俗等等许多方面,乃至《红楼梦》中有关茶的描写对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故事情节、展示社会风貌等等方面发挥的作用,都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可以说彭从凯先生的《红楼茶事》是当下关于《红楼梦》与茶的研究中,最全面、最具专业性和学术性的成果,是红学的新收获。

  彭从凯先生能写出厚重的《红楼茶事》,这与他的学术功底和审美情趣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离不开巴中浓厚的《红楼梦》研究氛围。巴中有一个红楼梦学会,它虽然是在去年底成立的,但却是四川第一个红楼梦学会,而且以向前为首的“深红”们,早就形成了一个阅读和研究《红楼梦》的群体。说到这里我自然想到了在巴中有一处与《红楼梦》也与茶有关系的地方——雪涛尚茶坊。作为“茶坊”,地方不算大,但十分雅致,最值得一提的是茶坊的门旁还有一块牌子——“巴中市红学沙龙”,这里正是巴中市红楼梦学会经常活动的地点。我不知道其它地方是否还有这样的“红学沙龙”,在我看来,这差不多应该是中国第一块红学沙龙的牌子了。——这里的主人陈春自然是“深红”了。我真佩服巴中人的雅致,在这样一处高雅的地方,品茗“论红”,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是为序!

  2014年12月3日于北京惠新里

主办: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档案馆5楼  联系电话:0827-5281707  稿件投递邮箱:495009739@qq.com  蜀ICP备14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