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胡光弟 摄影/夏雨) 1月17日,市红楼梦学会召开2014年年会暨彭从凯先生《红楼茶事》首发仪式。会议由市红学会会长向前主持,并对2014年学会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15年学会工作进行了安排。市红学会理事和部分会员参加了会议。市红学会顾问、市政协原主席熊光林、市红学顾问、市人大副主任经伟宪、市文联主席阳云莅临会议指导,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副会长陈俊宣读了中国红楼梦学会贺信。市红学会常务理事、《红楼茶事》作者彭从凯介绍了创作经过。市红学会副会长陈通武、副秘书长张万林对《红楼茶事》读后作了交流发言。
向前在总结2014年工作时认为,市红学会成立一年来,坚持以“文化强市”为工作目标,以普及红学知识与学术研究为已任,相互交流与请进来传授相结合,以红学探讨与本地文化研究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市红学会在“文化强市”战略中正能量作用,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2014年,市红学会举办红学沙龙活动和学术讲座10次,参加人数达580多人(次);联办红学专题电视节目8期;在省市主要报刊登载红学研讨文章及言论摘要27篇;组织协调出版红学专著一部。其主要作法:
一是以红学沙龙为阵地,广开言路,学术气氛活跃。每月一次的沙龙活动重点突出,以中心内容带动不同学术观点相互交流,围绕中心内容,“百花齐放”大胆探索,积极开展讨论,会员对红学的认识和理解得到深化。沙龙活动形式多样,沙龙活动既有本会会员的学术研讨,也有冯其庸、周汝昌等红学大家的视频讲座;既有资深红迷的专题发言,也有普通红迷只言片语思想火花的碰撞;既有沙龙活动的集中讨论,也有沙龙之外红学QQ群自由活泼的闲聊。团结了红迷,凝聚了力量,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活动内容。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有意识地确定一些与本地文化事业、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专题,确定专人,组织专稿,进行深入研讨。市红学会顾问经伟宪,紧密结合《红楼梦》中贾母其人其事,以及这一人物思想形象给读者的思考,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顾问何政就《红楼梦》中的经济管理对现代社会经济管理的启示,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分析。彭从凯就《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对巴中如何发展茶产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为我们今后对红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探讨领域,对红学如何与地方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相结合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二是普及传播红学知识,有声有色。积极主动与巴中电视台《文风雅韵》栏目、《绮罗文艺》、《巴中文艺网》、《巴中文史》等刊物网站协作,开设专门栏目,向社会普及红学知识,推介市红学会对红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扩大了巴中红楼梦学会的社会影响。
三是学术研究,迈出可喜步伐。市红学会成立一年后,首部红学专著——彭从凯的《红楼茶事》出版发行。标志巴中市红学会在红学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红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四川红学家马经义分别为《红楼茶事》作了序,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孙伟科写了评,对《红楼茶事》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市红学会成立一年,出版了个人专著、会员数十篇研讨文章在报刊上登载、充分说明红学并非高深莫测,期不可及,只能在高层(大城市)、在学府、在学者。“阳春白雪”在基层也能“和而不寡”。这将坚定我们进一步办好巴中市红学会的信心,基层也能出人才、出专家、出成果的决心。
四是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保持对中国红楼梦学会的经常联系,与四川省红迷会建立了协作关系。会长向前专门到北京向中国红楼梦学会汇报工作,得到了中国红学会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请进省内红学家马经义到巴中讲学,对一些红学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受到会员普遍欢迎。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整体素质有所提高。积极向会员推荐红学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的红学家的著作,扩大会员的红学知识面,了解红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已有成果。指导会员细读精读《红楼梦》原著,加深理解和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打好基础。2014年接纳新会员12人,全市红学会员由233人增加到 245人。
向前在安排2015年工作时要求,全体会员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继续坚持以服务“文化强市”战略为中心,发挥正能量作用,团结广大会员,增强学会的凝聚力,推进学会工作全面发展。
一要把推广普及红学知识,增强民众的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作为市红学会的一项基本职责和长期任务。加强与巴中电视台《文风雅韵》、《绮罗文艺》、《巴中文艺网》、《巴中文史》等刊物网站协作,切实抓好红学进学校、进机关、进军营、进社区活动,传播红学知识,培养红学人才。二要把红学研究与地方经济文化相结合。2015年重点是以《红楼梦》中的中药养身文化、茶文化为课题,对我市发展巴药、茶产业提出建议和文化支撑。确定研究课题,指导推出几篇(部)有质量的研讨文章。三要强化对外交流。继续加强与中国红楼梦学会和四川红迷会的联系,聘任一批国省红学家担任本学会的顾问,对市红学会的工作予以指导。邀请省内外红学专家来巴开展讲学。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组织举办一次学术交流会。抓好《巴中红学文集》编撰出版工作,面向全国发行,进一步扩大巴中市红楼梦学会在全国的知名度。四要进一步办好红学沙龙。引进文学艺术理论进沙龙,邀请市内作家讲课,使会员能够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研究、探讨《红楼梦》,提高会员阅读、鉴赏和研究能力。支持帮助县、区组建红学沙龙,切实解决全市红学会会员归属的问题,使更多的会员有交流学习的机会、阐述学术观点的平台。市红学沙龙要积极发挥主导性作用,引导“回文归本”阅读和研究《红楼梦》,反对庸俗化和低级趣味。要在细、精、深上下功夫读文本使之学有所获。五要把送文化下乡,文化扶贫作为市红学的一项任务来抓,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为扶贫工作做出成绩。
熊光林对市红学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红楼茶事》予以了高度评价。他说,今天非常荣幸来参加这样一个年会和一个首发仪式,听了向前会长的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很振奋也很鼓舞,听了顾问经主任和市文联阳云主席的讲话,和对我们红学会的工作的评价,特别是对《红楼茶事》的评价,我有同感。首先一点我是感到惊奇,仅仅是一个“婴儿”的巴中市红楼梦学会就能产生巨大的成就,证明了市红学会建立的重要价值和社会意义。红学会的建立又为《红楼茶事》的问世提供了沃土,创造了平台,所以一年时间能够出这样的成果真的感到非常的惊喜和欣喜。古人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览,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读红楼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一个封建大家族从它的繁华、盛世、奢侈、腐败,最好走向没落,走向衰败。它警示我们要艰苦奋斗,拒腐防变。
经伟宪的讲话对市红学会在传播传统文化上,发挥的作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她说,市红学会在巴中文化领域弥补了一个空白,打造成了红学美育巴中的基石,团结汇聚了一批红学人才,并且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提高我们红迷和普通市民、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了我市文化软实力。时光是检验一部涉世名著的标准,而我们民众就是最好的见证人,我也很庆幸能够作为其中的一员来见证这部名著在时光长河中的流动。它以贴近生活的现状,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其融入了百姓生活,我觉得也是我们读红、研红的动力所在和兴趣所在。对经典学习和阐释的最终意义就在于发觉经典内在的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不断地放大经典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我所用,为我们的这个时代所用,为我们巴中的发展所用。我觉得就是我们红学会诸君正在做的。
阳云对市红学会的工作提出了新希望。他说,市红楼梦学会这一年做了很多事情,它起始于一个沙龙,逐渐的以学会的形式,在以阅读、讲座、交流这么一个基础上,逐渐发展到开始在学术研究,在传播,很多工作在往前开展,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路子。我觉得《红楼梦》它基础的东西是阅读,像彭从凯先生这种搞研究的还是很少,都是个别的,大多数我觉得还是把阅读基础工作做好,把读书影响力扩展,发挥示范效应,引领效应。我们这么多人坐在一起来研究《红楼梦》,把这个事情放大,因为它不仅是一本书的问题。我们在做这件事情,我们有一种崇高的东西在里面,有一种文化的自信在里面,我们传播和追求的东西都是很高雅的。从这个角度来看,2015年的工作重点,应把传播《红楼梦》知识更扩展一些。
主办: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档案馆5楼 联系电话:0827-5281707 稿件投递邮箱:495009739@qq.com 蜀ICP备14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