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巴中文艺网 >> 戏剧曲艺 >> 资讯 >> 正文

巴中报送的四川扬琴《守望》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

2018年10月17日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58206次

  以扬琴之美 传承红色基因

  四川扬琴是四川汉族传统曲艺说唱艺术的代表性曲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巴蜀地区,形成于清乾隆年间,历经二百多年,经久不息。它的魅力不仅没有随时光流逝,反而在岁月长河中不断积淀深化。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扬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的唱腔悠扬婉转,韵味悠长浓厚,宛如一株兰花,不争奇斗艳,安静地散发清雅香醇的芬芳,等待懂它的人前来欣赏。”夏铭锺说,扬琴演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亦能刻画出小河潺潺、大浪翻滚。因此常作为演出中烘托气氛的伴奏,不争不抢亦让人无法忽视,也因而有了“渔鼓扬琴”的美誉。

  守本、创新、传承、发展,四川扬琴《守望》保留传统曲艺人“坐地传情”的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多种曲艺形式与人物的内心情感紧密结合;通过传统与现代、空间与空间、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达到一种入境、入情、入心的形而上的美学表达,从而使得传统曲艺更具时代性、观赏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戏剧张力。

  “我们立足四川曲艺音乐,注入现代元素,让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向胜说,四川扬琴《守望》通过剧中男女主人公“大山”和“杜鹃”人物命运的展现,再现了上世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巴山风起云涌的历史,艺术地表达了苏区人民坚定的信仰和守望的情怀。

  对这部剧的表现,央视1套、天津卫视、《中国文艺报》《曲艺》杂志、中国曲艺网、《光明日报》等媒体都作出了专门报道。《人民日报》专题评论:《望红台》是新时代中国曲艺在创新进程中推出的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优秀作品。

主办: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档案馆5楼  联系电话:0827-5281707  稿件投递邮箱:495009739@qq.com  蜀ICP备14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