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巴中文艺网 >> 文艺评论 >> 正文

映日荷花别样红

2014年10月23日来源:巴中文艺网 浏览:58230次

  “助推机制”的核心是建立健全创作生产、打造提升、宣传推介的良性机制,就是“引导创作、培育人才、培育市场”。

  在创作生产阶段,党委政府在创作题材、主题上提出明确要求,并给予创作时间、创作经费、创作人员等方面的保障,给文艺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014年,为保证巴中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文艺晚会《向祖国致敬》成功上演,市文广新局先期支付相关费用,用于前期采风、音乐制作、舞蹈编导、服装道具制作、灯光音响租赁等,减轻了文艺工作者的压力。在具体创作生产中,在把握创作方向的同时,充分尊重创作主体的意见,充分发挥创作的独立性,避免“外行指挥内行”。

  在打造提升阶段,主要采取“合力攻关”的办法。即在作品形成初样后,市文广新局召集市、县(区)直属文化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召开作品研讨会,发挥集团优势,凝聚优秀智慧,提升完善作品。如四川清音《秋娃娃》,市文化馆组织召开了作品研讨会。会上,有人认为该作品应回归音乐的本质,采取一个人演唱、乐队伴奏的方式;有人认为该作品应注重舞台效果,取消乐队伴奏,用伴舞的形式呈现……最后,经过深入研讨,大家达成了修改共识。经过修改提升,该作品获得全省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群星奖”金奖。

  在宣传推介阶段,充分发挥巴中日报社、巴中广播电视台、巴中晚报、巴中新报、巴中新闻网、巴中文化交流网、巴中文艺网等媒体推介平台,积极推介巴中新创作生产的文艺精品,密切文艺工作者与受众、文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如在巴中文化交流网建立美术、书法等交易平台,为付严、蒋青等一大批文艺家打开市场,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制作光碟《有个地方叫巴中》,对余义奎、秦渊、向胜、张蓉等进行广泛的宣传推介;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巡回演唱演奏本土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文艺精品,歌舞《有个地方叫巴中》、《早晚恩阳河》、《江口水乡》等作品在民间广为传唱,小品《生活的味道》、《新官上任》等作品风趣幽默、深润民心,为老百姓送去了欢乐和幸福。

  “孵化理念,助推机制”目的在于“成就事业”,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文艺的力量诠释“中国梦”。孵化和助推的过程,就是让怀胎的作品“破壳而出”,让一般的作品“化茧成蝶”,让优秀的作品“羽化飞天”的过程。践行孵化理念,形成助推机制以来,巴中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发生了“井喷”,一批群众喜闻乐见,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文艺精品正在大量涌现。

 

  以优美的方式演奏主旋律:文艺工作者的价值坚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巴中文化系统和文艺工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用优秀的文艺作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以优美的方式奏响了时代主旋律。

  在文艺创作中,巴中文艺工作者“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开辟未来”,紧扣新时代、新形势、新发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风中竹,任尔东西南北风,竹枝斗风万剑舞;雨中竹,哪怕天河泻下来,雨打竹竿雨自哭。我家五十六丛竹,丛丛翠竹扎沃土,枝繁叶茂五千年,长成了中华大民族”。四川清音《竹颂》以竹为意象,通过竹反映民族的气节,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风骨;“走下江州的木船靠近你,只为一回温柔的停泊;穿越繁华的码头离开你,是为点燃长安的灯火”——《早晚恩阳河》反映了巴中深邃厚重的历史文化;“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永远活在你们的事业里”,歌曲《活着》反映了巴中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让人民群众接受着一次次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洗礼。

  巴中的文艺工作者积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触生活,创作出了一批现实主义题材精品,体现了为人民放歌、为梦想喝彩的责任担当。如四川清音《秋娃娃》讲述了社会各界纷纷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弱势的社会群体伸出援助之手、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环境的故事,体现了人情美、人性美。川剧小品《新官上任》则以川剧的形式,借古喻今,通过新任七品县官大胆治理“慵懒散”,向“人浮于事”开炮,裁去“吃空饷”、行贿受贿、不作为胡作为乱作为等师爷的故事来反映廉政文化,反映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人民需求和期盼,狠刹“四风”,整治吏治、惩治腐败,营造政治清明、风清气正良好环境的决心,以及反腐倡廉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正能量。

  文艺代表着时代的觉醒和社会的良心。文艺工作就是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不断凝聚文化力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艺作品最终要惠及人民。巴中文艺工作者十分注重成果的转化,以优美的方式将优秀的文艺作品送到群众中去。全市年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300多场次,群众文化辅导1000多场次。广大人民群众正在“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正在共享建设文化强市的成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从整台综艺节目《相约巴中》参加南充“2014川陕甘渝群众文艺展演大联动”到四川清音《秋娃娃》参加江苏南京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演出;从四川清音《竹颂》参加北京“向人民报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暨说唱‘中国梦’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和江苏连云港第八届中国曲艺节展演到四川扬琴《雪梅,雪梅》赴西安参加“起祥杯——首届中国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新的历史时期,巴中文艺精品像一只只金凤凰,正展翅翱翔,飞出了蜀门秦关,释放着巴中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影响力。

主办: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档案馆5楼  联系电话:0827-5281707  稿件投递邮箱:495009739@qq.com  蜀ICP备14007415号